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江苏公务员考试网(www.jiangsugwy.org)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什么是‘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20年9月12日至13日,生态环境部在浙江省绍兴市组织召开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已全面进入攻坚期。
1、什么是“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无废城市”里没有废弃物吗?
“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
无废城市就是要坚持“4可原则”,即可见,可减,可用,可消。
“可见”就是全过程监控,把所有废物置于监管之下,彻底杜绝废物无组织排放。
“可减”就是源头减量,缓解环境压力。
“可用”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废物的循坏利用,变废为宝。
“可消”就是最大限度消除废物末端处理的环境影响。
2、建设“无废城市”有啥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700亿吨。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地区垃圾围城、垃圾遍野已经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
大量的固废,造成了“垃圾围城”的困扰,同时也意味着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潜力大。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对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实施,新《固废法》在逐步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进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完善危险废物监管制度、取消固废防治设施验收许可等方面都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这给“无废城市”的建设强大的助推力,“无废”理念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生活,“无废”时代即将到来。
刷题巩固
(2021陕西)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B.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三大保卫战指的是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
C.“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实现了固体废物的完全资源化利用
D.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写入了法律
【解析】C。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正确,2020年6月1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共同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务院新闻办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污染源整体情况有三方面的变化: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同口径相比,2017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和。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是污染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B项正确,2018年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C项错误,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指出,“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9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七条指出:“国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公益林保护支持力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指导受益地区和森林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等方式进行生态效益补偿。”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