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常识资料  >> 法律   
法律
江苏政法干警考试法律常识习题与详解(2)
http://www.jiangsugwy.org/       2013-08-14      来源: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1.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A.扩大解释


  B.文法解释


  C.目的解释


  D.历史解释


  2.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


  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


  3.在某法学理论研讨会上,甲和乙就法治的概念和理论问题进行辩论。甲说:①在中国,法治理论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提出来的;②法治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权威;③法治意味着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乙则认为:①法家提出过“任法而治”、“以法治国”的思想;②法治与法制没有区别;③“法治国家”概念最初是在德语中使用的。下列哪一选项所列论点是适当的?


  A.甲的论点②和乙的论点①


  B.甲的论点①和乙的论点③


  C.甲的论点②和乙的论点②


  D.甲的论点③和乙的论点②


  4.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哪一项表述不成立?


  A.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有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B.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


  C.法与科学技术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技术对法律方法论有重要影响


  D.法的相对独立性只是对经济基础而言的,不表现在对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的关系之中


  5.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sgwy.com.cn)参考答案解析   题目或解析有误,我要纠错


  1.C  扩充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涵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窄时,做出比字面涵义为广的解释。文法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涵义。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正是“禁止攀枝摘花”的目的所在,故选C.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涵义。


  2.B  立法法第64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故选B.A 、C 、D 项属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事项。


  3.A  甲①错,我国最早宣传并明确提出法治概念的是梁启超先生。甲②对,法治一词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法治是众人之治,是与民主相联系的。区别于人治,人治指统治者的个人意志高于国家法律。甲③对,法治一词蕴涵了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它与专制相对立,可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维护了公民的自由,增强了公民的安全感。乙①对,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儒法之争,法家提出过“任法而治”、“以法治国”的思想。乙②错,法制一般指法律和制度的总称,而法治指依据法律的治理,其涵义更为宽泛。乙③对,法治国家或法治国是一个德语中最先使用的概念。


  4.D  A成立,从诉讼审判方式来看,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B成立,可诉性是法区别于一切行为规则的显著特征,道德不具有可诉性,主要表现为无形的舆论压力和良心谴责。C成立,法律和科技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不仅仅是由于法律问题常常涉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同时,科技的长足进步也为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具体手段。D不成立,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但法也是上层建筑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5.B  A项否定了法的阶级性。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C 项否定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这里所说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条件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的增长及其密度等诸多方面,其中主要是统治阶级建立政治统治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法的物质制约性同法的阶级性相比较,则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属性。它是法产生与存在的客观基础。D 项明显错误。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所作的科学揭示,表明了法与客观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表明了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B 项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正确理解。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