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常识资料  >> 政治   
政治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http://www.jiangsugwy.org/       2013-01-21      来源: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1)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于欧美的一些国家来说,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标志其开端的是资产阶级革命。而在中国,却没有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期。在1840年,中国结束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进入近代史,不是由于内部自然发展的结果(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要取代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而是由于外来的侵略战争。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香港的被割占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规定,使中国的主权独立受到了侵犯;中国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开端。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又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进程。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决定近代中国和日本命运的战争。日本胜利,一跃成为亚洲强国;中国失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陷入了更深的半殖民地深渊。战后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之交,中国发生反帝爱国运动。1900~1901年,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保护并扩大在华权益,列强8国组成联军对中国开战,战争的结果又是中国失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标志着帝国主义全面控制清政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出现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单一的封建社会变成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

  (2)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又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近代中国由于出现了民族工业,也就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样两个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对立的阶级,产生了这两个阶级间的矛盾。当然在这众多的矛盾中,必然有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这样一个社会的形成受到内部与外部的、主观与客观的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因而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

  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决定这些特点的,主要是帝国主义的势力,这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这些特点说明,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严重地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又采用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同中国本国的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地统治中国。近代中国是受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支配的半殖民地,它同受某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统治的殖民地是有区别的。帝国主义的不统一,帝国主义各国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利益冲突,影响到了中国统治集团间的不统一,中国实际上长期处于军阀分裂割据的状态,造成了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这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成为近代中国国情的一个突出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历史前进的发展道路,规定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和方式方法。

  基本特点(六特点)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

  3.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

  5.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主要矛盾(两大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历史任务。历史任务不是由某一个阶级、政党或个人主观圈定的,而是由那个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决定的。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民来说,本国的历史任务也不是由某一个阶级、政党或个人主观圈定的,而是要由本国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具体发展决定的。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始终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个任务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所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也同样不是由某一个阶级、政党或个人主观圈定的,同样是要依据本国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具体发展来决定。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

  中国人民被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以革命的方式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完成前一个历史任务是为后一个历史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第一大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现在我国人民正在为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任务

  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关系-完成前一个历史任务是为后一个历史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历史任务是前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

  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长期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下,它们竭力保持和维护旧有的、落后反动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迫在眉睫,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激化。上层统治阶级已经“不能”照旧维持它们原有的统治秩序;下层广大的民众也早已“不愿”照旧生活下去。正是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加深和清王朝封建统治集团的卖国嘴脸的日益暴露;正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两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空前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条件,造就了革命的形势。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逼出来的,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危机和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正如毛泽东所说:“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革命不取决于任何人的主观愿望,不取决于任何人的爱好与否,它的发生与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革命也不是单凭少数人一时的情感冲动就能发动起来的,不是单凭某个阶级和政党的意志就能发生的。没有革命的条件与时机的成熟,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任何政党都不可能“制造”出什么革命。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正如毛泽东所说:“从孙中山先生开始,才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步人中国政治斗争的舞台,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制订和颁布了许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制度,并在长期斗争的基础上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同时也在中国历史上赶走了皇帝,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跨出重大的一步,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也是辛亥革命成功和胜利的一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所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和它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效法欧美资本主义,破天荒地在中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言论、信仰,集会等各种自由。尽管这一切没有变成现实,但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使人民的思想有所解放,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民主主义觉悟,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从而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尽管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明确提出反帝纲领,但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它表明帝国主义列强毕竟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国的命运。同时,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这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客观上有力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对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辛亥革命时期,亚洲出现了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大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在这个地区的殖民统治。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看成是“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势力篡夺,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完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当时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的力量远远大于革命力量,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由于其领导者是一个经济上、政治上十分软弱的阶级,他们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击,脆弱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政治上的软弱性、妥协性。他们不能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对帝国主义国家抱有幻想,常常企求帝国主义的“友谊”;他们害怕并且极力压制农民起来革命。在组织上同盟会既无严密的组织,又无统一的纪律,存在着严重的派别活动和分裂现象。他们没有自己的军队。没有正确的战略、策略,更主要的是不相信也不依靠群众的力量。以上诸方面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深刻教训,也证明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5.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近代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则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经济上的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的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上的条件: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5年9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给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和迷信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对启发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激起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径的热情,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有前期与后期之分,五四爱国运动以前称为前期新文化运动;以后称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前期新文化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后者则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

  人类社会一般的革命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辛亥革命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孙中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夹击下,不得不把国家政权让给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便夭折了。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资产阶级脆弱的经济地位所带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更没有发动农民。辛亥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在中国,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归属,或者说这个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还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区别点和主要标志,也是民主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

  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涣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党的性质决定了它产生的必备条件:一是思想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是阶级基础,即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两者缺一不可。所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科学、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毛泽东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紧紧掌握这样一条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如果忘记了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时,就会迷失方向,左右摇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解决生产关系问题。革命的根本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败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二者的关系也就是中国人民始终面对着的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被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以革命的方式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完成前一个历史任务是为后一个历史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只有完成、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才能从根本上解放被落后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从而达到新民主义革命的根本的目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江泽民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3.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第一,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操纵中国,最终从中国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第二,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控制着广大农村的基层政权,充当各级政府的官吏;许多官吏又去农村购置田产,成为新兴地主。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封建经济。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和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所以,封建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4.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的又一对象

  毛泽东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出发,把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而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所豢养,则是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不是、也不能是一般的资本主义。

  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俗名称,叫做官僚资本;这个资产阶级,叫做官僚资产阶级,即是中国的大资产阶级。

  在经济异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毛泽东指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压迫,为了使落后的经济地位提高一步,中国必须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必须允许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的存在和发展。另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阵营中的一分子,具有两面性,虽然不是主要动力,但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所以,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工商业予以保护,并鼓励其一定程度的发展,亦是民主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中国官僚资本是1927年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建立以后,依靠反动政权的力量,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和日本投降以后,它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这个官僚资本集团,完全主宰着中国的金融业,垄断着中国的内外贸易和工业生产,控制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命脉,进行着掠夺性经营。它的发展不但不会为中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相反,却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由于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除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以外,在国内,就是要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束缚的生产力。因此,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把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个基本点。

  资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又一对象。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地将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并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封建主义--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直接障碍;官僚资本主义--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所豢养

  中国资本主义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是革命的对象;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是其本质属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两面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1)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主力军

  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最大的掠夺对象与剥削对象,因而也是民主革命的最大依靠对象。在中国农村中,贫农占70%,中农占20%,地主和富农占10%。中国农民问题的中心是贫农问题,他们不仅占农村人口的大多数,而且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中国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也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封建官僚、地主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和掠夺,因而在革命高潮时期也是可以参加革命的。

  第二,中国农民阶级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压迫的革命精神。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以及在历次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中,农民阶级都是最坚决、最具爱国精神的力量。

  (2)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在中国,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和农民中的中农的地位有某些相同,他们本身也都是劳动者,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日益走向破产和没落的境地。因此,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3)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分为上层和中下层。上层一般拥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经济力量较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之间联系较多,具有亦官亦商、亦绅亦商的双重身份。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西方世界了解较多,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十分强烈,而且有一定的抗争势力。中下层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较少。他们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之间联系较少。总的来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中下层都受着帝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因而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可以参加反帝、反官僚军阀的斗争。但是,由于他们是剥削者,而且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所以在革命过程中常常容易发生动摇和妥协的倾向,无法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革命动力农民阶级--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基本属于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和妥协两面性,革命的动力之一

  6.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1)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异常强大,而且勾结在一起。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联合各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中国资产阶级也确曾为此努力过,奋斗过,并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有过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有新的领导阶级,走新的道路。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来,而且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企业而来。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外国在华非法开办的企业中,60年代的洋务企业和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又诞生了一批无产阶级。到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阶级人数约10万人,辛亥革命后,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增至200多万人。因此,中国无产阶级比19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资历要老,而且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比资产阶级要广大得多。

  中国无产阶级,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还有许多特殊优点,有利于它在中国革命中成为领导阶级。

  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上少有的。中国工人阶级深受三重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彻底。同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是最革命的。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中国的产业工人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他们比较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因此,他们提出的政治口号和从事的革命斗争比较容易地得到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这种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工人阶级一旦得到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支持,形成工农联盟,便增加了无穷的革命力量。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力量集中。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集中在煤矿、纺织等一些工矿企业部门,便于组织;尤其是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中国无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的领导实质上就是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是由于党的主张、路线、方针和政策在革命斗争中被证明是正确的;是由于广大党员能够深入群众,说服群众,能够牺牲自己,最忠实地为群众利益而斗争。

  革命领导--工人阶级--领导阶级(通过共产党)--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标志

  7.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历史证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取得领导权不是天然的,而是经过与中国资产阶级的斗争得来的。第一,中国共产党依靠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正确结合,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政策和策略,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才能得到同盟者的拥护;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给予被领导者以物质利益,让同盟者从亲身经验中认识到共产党的宗旨,才会得到他们积极的支持;第三,中国共产党以正确的政治纲领和政策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根本利益的代表。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考生应注意十六大党章中新的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可能在分析题中有考查的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39年和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的理论著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论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科学界定。这一科学界定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由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构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之所以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是因为这个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扫清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的障碍,它们都没有超出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干的是资产阶级性的民主主义的革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超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现在还不应该破坏一般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制,要破坏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就叫资产阶级性的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由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积极参加并取得领导权,这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已经不再是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了。

  第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普遍性来讲,它的客观要求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所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恰恰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阔的道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第一,毛泽东根据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分析,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犹如文章中上篇与下篇的关系,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第二,中国共产党内在这个问题上曾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一种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革命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步走

  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当前任务(必要准备)

  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前途(必然趋势)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毛泽东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作系统、完整地论述时,全面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就是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其政权的结构形式,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种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第一,所谓“国体”,就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就是一个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这个阶级又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阶级实行专政。任何一个国家都实行一定阶级的专政,不同阶级的专政形成不同的国体。一般也称为国家制度。第二,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一般也称为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即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一般以选择题、辨析题或论述题来考查。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体(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政权的构成形式)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政权。

  近百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这个革命的根本问题。先后提出过“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并进行过多次英勇的斗争,但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人民革命战争实践中,不仅找到了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而且积累了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政权的丰富经验,创造了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政权形式的人民民主专政,从而解决了国家政权这个革命根本问题。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是因为中国革命是分两步走的,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接着就要不停顿地走第二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不能满足于以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来维护与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而是要以此作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进而消灭阶级,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达到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也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和任务。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解放战争中,随着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土崩瓦解,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1948年底,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公开明确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召开。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基本构想。他指出:中国的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过共和国,使中国由农业国发展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还必须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在国家政权中不应占主要地位。文章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民主与专政的相互关系,以及新中国的对外政策。

  第一,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体系中,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人。“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人民民主是论是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部分。

  在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那些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还包含了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敌人”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第三,毛泽东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表述说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两方面的关系,也表明了我们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和民主性质。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就是要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对敌人实行专政,就是对内镇压极少数敌对分子的反抗,对外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覆。历史经验证明,刚刚掌权的新兴阶级,一般说来,总是弱于敌对阶级的力量。因此,对敌人实行专政,这是保护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第一,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大体情况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阶级抗日,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满足了地主的要求;在解放战争时期,党恢复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其标志就是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成为推动解放战争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中,毛泽东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提出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是一条完整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它既包括了土地改革。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地主阶级通过封建土地所有制来残酷地剥削农民,这严重阻碍着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贫困落后的根源之一。因此,发动贫苦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第二,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开展的惟一一项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即,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第三,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历来将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并采取不同的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的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的。

  (2)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三大经济纲领的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逐渐形成。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对此作了分析。

  第一,国营经济。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以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国营经济必将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合作社经济。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包括生产、消费和信用方面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它可以提高生产力,帮助小生产者养成互助劳动,集体主义的思想和习惯,为将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化创造条件。

  第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它是以资本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私营经济,主要是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保护的民族工商业。它具有两重性,既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的一面,又有剥削工人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党对它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部分。

  第四,个体经济。是指分散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的80%以上。它是一种落后的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保存的一种经济,经过三大改造,个体经济大多数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第五,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这种经济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应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使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使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新民主主义经济又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经济,而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讲的是生产力总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问题;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讲的是生产关系问题,是如何处理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以至企业内部的关系总是。这是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惟一正确的方针。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就是: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一,“无产阶级领导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

  第二,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这种文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同时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的原料。

  第三,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第四,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最广大的工农大众服务,因此是最民主的文化。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服务的。

  (3)新民主主义文化代表了五四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所谓先进文化主要是指科学的、健康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社会进步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国民党鼓吹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此,新民主主义文化代表了五四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先进文化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发展的。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继承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无产阶级领导的,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为最广大的工农大众服务。

  (4)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中国共产党七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增加了总纲部分,明确地区分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指出:“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的认识。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指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5)中国共产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对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关系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与此同时,毛泽东有把党的最低纲领

  和最高纲领联系起来,明确指出:“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盟者,必须为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但是,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