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其它   
其它
半月谈2011年第22期评论:科技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http://www.jiangsugwy.org/       2011-12-12      来源:半月谈
【字体: 】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决定》中提出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与我国国家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为此,《决定》还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而无论实现战略目标还是将“奋斗目标”落实,“科技强文”都是一个重要举措和强劲动力。所谓“科技强文”,指的是我国文化建设中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与融合发展,指的是充分发挥并有效实施科技进步在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驱动作用、支撑作用和提升作用。
  

  精神产品有效传播中的科技力量
  

  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的服务,前者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制造业而后者属于服务业,二者都有包含着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材料)的“生产力”。对于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生产力”,是否也会遭遇、也需正视“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或者说是通过精神品质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生产。但精神产品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它要对受众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而“产生影响”的先决条件是实现“有效传播”。实现有效传播,文化产品形态中传递出的价值取向一方面不能脱离传播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脱离产品形态。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实现有效传播的两个方面——传播手段和产品形态,“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显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建设包括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
  

  2008年1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强调说,科技发展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影响,是从我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到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面对这种因科技发展而深刻影响并迅速改变着的当今世界,我们文化建设最好的办法包括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就是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断拓展并衍生出时代新兴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活动领域和产业业态。可以说,置身现代信息社会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方面以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另一方面以文化创意引导科技创新。正如李长春同志所说:“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催生了一系列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这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反映了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当代文化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代表着文化生产力的前瞻视野和强劲动力。
  

  文化科技一体化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大文化观的视野中,科技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知识体系,也被视为广义文化的一种形态。通过对这种特定文化形态之作用的审视,文化学者们承认,人类文化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科技对文化产生影响、从而助力文化发展的历史。综合学者们的看法,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一是改变了文化的体验方式,二是扩大了文化的消费需求,三是丰富了文化的生产要素,四是提升了文化的构成品质,五是激活了文化的原始创新,六是催生了文化的新兴业态,七是增强了文化的传播能力,八是改善了文化的储存效果……这仅仅是择其硕者而言。平心而论,当代文化建设应更多思索人文精神如何借助科技理性的翅膀飞得更好更高更远。一方面,科技使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效率进入生活,扩大了文化的覆盖面并增强了其传播效应渗透力。比如高新技术支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传播效应、“网络文化生态”新生代的新兴文化业态的传播效应,以及高科技文化衍生产品的传播效应。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极大地关注“文化科技一体化”进程中用户角色的重大转变,这便是“用户创造内容”现象的发生。作为数字化、网络化两大信息革命的重要成果,“用户创造内容”及“在线社群”的成员互动,可能将深度改变我们既往文化创造的理念,我们将为这种蕴含能动创造的文化体验去进行文化创造。这也许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大众化”或“民主化”的文化创造进程。
  

  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今年7月,科学技术部、文化部部际工作会商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和文化部部长蔡武共同签订了工作会商议定书。这个工作会商机制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会议提出了11项相应的具体举措,其中包括联合研究、制定并发布《国家科技与文化融合联合行动计划(2011-2015)》,联合认定“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启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文艺演出网络化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等重大项目;支持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和新型文化产业领域中的集成应用并优先在国家科技与文化联合行动中安排相关项目;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中设立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研究方向并给予重点支持等。在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与谋划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重点。它包括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研究掌握一批推动文化发展、文化传播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不断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并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全面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支撑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增强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能力,改善文化产品的创造和传播能力,等等。当代文化建设的实践已经充分表明,凡是能够融入科技元素、借助科技力量推动的文化样式,就会得到迅速发展并产生巨大效应,进而形成产业规模并占据市场要津。这足以证明,作为文化发展重要引擎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代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并成为当代前沿文化和高端文化本身。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