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盛的舆论监督,让我们看到了近期不少地方争先恐后的“纠错”新闻,但那些“纠错”是否在作秀式地敷衍舆论监督呢?我有些怀疑。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一批煤矿已经被省政府明令要求关闭,却仍然在非法开采,并且横山县的部分干部还在这些煤矿中参股经营。此事媒体舆论监督后,榆林市纪委介入调查,横山县建设局副局长曹培明、矿管办副主任张秉团、煤炭局副局长冯瑜等7人被停职。但据7月26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披露,据张秉团证实,他确实已被停职,不过,没有被开除公职,仍然在上班。记者问:“你还在上班吗?”张秉团答:“上。被停职,但没有被开除公职,停职不停工嘛。”这样的“停职”,在民众眼里,俨然是一场作秀处罚,不知道,其他被停职的官员,是否也以此方式坚守岗位呢?
郁闷的是,这么敷衍民众的“纠错”新闻,我们这几天见识了一大堆,真是让人纠结哪——
安徽阜阳“白宫书记”张治安虽然“落马”了,但向张治安行贿后买得官帽的人却仍在任上。此事经媒体曝光后,阜阳近日对13名涉案干部进行免职处理。——可是,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说得很明白:对行贿买官、受贿卖官的,按照组织程序,一律先予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免职处理是最终的处理吗?如果是,那行贿买官的代价也真太小了。
安徽霍邱“6亿元巨奖民企”经媒体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在7月10日,该县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奖励某企业6亿元以后,7月22日该县人大常委会再次开会讨论,废止了这个决定。有人就发问:这难道是小朋友在搭积木吗?如此执政治县,擅长玩搭积木的小朋友也可以摩拳擦掌、踊跃报名了。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舆论监督的压力下,一些地方和一些人不是在反思如何“洗心革面”、彻底整改,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被曝光后如何虚与委蛇、敷衍塞责,力求“看上去很美”。等舆论热点一过,呵呵,好事的人们能总是盯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