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广州市114个政府部门预算全部公开上网,引起广泛关注。
公开是原则要求,也是操作程序。如何健全机制,让“阳光财政”成为常态?预算公开,如何借鉴他山之石?本报将刊登连续报道,回应读者关切。
申请地方预算“开窗”志愿者李德涛:
没有公众参与
透明无法做到
广州市财政局在网上“晒”政府账本,新闻迅速“升温”,一些政府也“高调”表示将学习借鉴广州的做法,打造“阳光财政”。如何让“阳光财政”成为常态?申请地方政府部门预算“开窗”的志愿者李德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关键是建立一个防止不合理预算通过的机制,而该机制的核心在于公众参与。
李德涛曾在法国留学两年,他和几位志愿者一直关注着中国地方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李德涛清楚地记得,浙江温岭市新河镇早在2005年就已开始试点“参与式预算”,两年后分别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江苏省无锡市做了推广。他觉得,参与式预算是一种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治理形式,也是参与式民主的一种形式。实施参与式预算,能够促进公民学习和激发公民的权利意识,特别是能够吸引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民众前来接触、了解预算的具体内容,从而使人大的监督可以充分吸收社会的意见,进而改善政策和资源分配,实现社会公正,以及改革行政机构。在这种直接的、自愿的与普遍参与的民主过程中,人们能够平等讨论和决定公共预算、各项政策以及政府管理,也使人大的监督更具广泛性、科学性、有效性。如果没有公众的参与,公共财政预算就无法做到透明,没有透明的预算就谈不上透明的行政,腐败的滋生是难以避免的。
李德涛表示,除了加强公众参与的方式外,建立一个追究不合理预算的机制也很有必要。对于不合理预算最好能在预算审议前就发现并修改,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当要求相关部门对其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给予解释。 (记者 罗艾桦 )
香港特区财政预算案配有大量插图、表格、漫画,读来饶有趣味
制定中互动 发布后说明
82个政府开支项目逐一罗列,最近5年收支统计一目了然,纳税人缴纳的每一分钱怎么花,花在哪里,香港市民都能在特区政府网站上找到详细数据;文字、数据配合大量插图、表格、漫画,特区的财政预算案读来饶有趣味;预算案中不仅编列当年预算,还附上其后5年收支中期预测,协调短长期整体经济规划;市民可以在预算案发布当日到指定地点领取印刷版本,或者直接从网站上下载预算案的全部内容……
在香港,政府财政预算不是在出炉之后才向社会公布的,而是在制定的过程中就阶段性地向社会、向民众咨询,获得反馈后进行修改,如此往复。香港特区财政年度由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新财年开始前,各部门须提供过去两年的财政拨款数及来年要求的拨款数目、宗旨、简介、服务表现目标及指标以及需要特别留意的事项等资料,以便财政司参考、汇总,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财政司司长其后在特区立法会发表财政预算案,并经立法会审议通过后,由行政长官签署、上交中央政府备案。
一般性的公众咨询会提前3—4个月,于前一年年底全面展开。其时,政府开设热线电话、宣传网站、发布广告、举办民意调查、收集市民信函,了解市民对香港经济的看法;政府财金官员,包括财政司司长都会实地考察,走访商户、公司、社团,切身感受经济调整对民生的影响;财年结束前的1个月,财政司司长会提交财政预算案,让立法会议员有足够的时间研读与辩论。预算案发布后,财政司司长又要再度奔波于电台、电视台等公众舆论平台,举办记者招待会,现身各类论坛和会场等公共场所,详解预算案方方面面,明示于公众。
在咨询互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解释说明、媒体的充分报道、专业人士的解读、民众的质询,所有的问题都会清晰明了,民众也会对预算中自己关心的部分了然于胸。此外,“预算主题不只是就财政论财政,而是注意突出预算年度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政府施政所要达到的目标。如2009—2010年度的财政预算案进一步明确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这与特区政府的施政重心保持一致。”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雷鼎鸣如此评价。
“预算案公开可以增加行政透明度,减少‘黑箱’作业的可能性。”在中环中心工作的陈律师表示,“财政预算的关键不仅在于‘向民众公开’,还在于‘经民众同意’,因为预算的对象是纳税人的钱,花纳税人的钱理所当然地必须获得纳税人的认可。因此每年的财政预算案我都会关注,看看是否会有减税,减免各类收费以及其他公共收支分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