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新目标——这是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任务。他说,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11月7日新华网)
什么是均衡教育?袁部长没有做更多的解释,但他随后提出了“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要求,根据这一说法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精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解为“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应该是基本准确的。
而“择校费”已经成了妨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的一块绊脚石,不搬掉这块绊脚石,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无从谈起。
原因在于,“择校费”人为制造了义务教育的不平等,高额的择校费,就像一道高高的门槛,把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排斥在优质教育资源之外,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第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择校费的收取,是根据1997年颁布的《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实施的,当时出台这项政策的理由,是为了通过市场筹集资金,以提高教育投资的水平。但其产生的后果却是:少数重点学校,以巨量的择校费为依托,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而多数普通学校根本招不满学生,规模不断缩小,甚至停办,大量在90年代中期开办的民办中小学,因为根本无法与省、市、县重点学校的牌子对抗而被迫停办。
义务教育因此出现两个循环:第一个循环是重点学校的良性循环——学生越多,择校费越高,从其他学校挖走优秀教师的能力越强,品牌就越响亮;而品牌越响亮,收费就越高,扩大规模的能力就越强。第二个循环则是普通中小学和民办学校的恶性循环和日趋凋敝。从这个角度来看,重点学校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的黑洞,以永远无法填满的胃口在吞食着义务教育的优质资源。
有学者曾经做了这样的计算:中部地区一般重点中学择校生择校费都在1~3万元左右,发达地区更高。高额的择校费,实际上已经使免费义务教育变成了“高收费教育”——除非父母完全不关心子女的前途。我们源远流长的“有教无类”的传统,也因此变成了“择富而教”的势利行为,至于“均衡”、“平等”云云,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袁部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看起来是要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始,这是对的,可以说是切中时弊,抓住了要害,但如果不敢触动“择校费”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这把火可能是烧不起来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冒一阵青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