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名高学历城管上路了。今年7月,安徽合肥新招录的100名本科学历城管匆匆上岗,其中还有11名硕士生。“像一把细沙,一下子撒进了城市的每个毛孔。”据说,合肥城管局对这些新鲜血液还比较满意,该局宣教处长钱新评价道:“年轻队员用自己的真诚,教育了当事人,也感动了旁观者。”(《中国青年报》11月23日)
上海不是也宣称新录用城管队员必须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吗?高学历人才乐于加入城管队伍,除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外,也有社会就业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值得肯定。当一个社会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后,出现诸如大学生殡葬工、研究生保姆、大学生城管等,不值得大惊小怪。我的疑虑主要在于,城管难题似乎并不是学历低的问题,如果地方政府总是在一些具体操作、方式方法上打转转,而不去解决城市管理中最核心的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问题,类似努力注定只能掀起一些新闻波澜,而无助于解决根本问题。
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定量分析证明学历低的人就一定比学历高的人粗暴、强横、喜欢踹人家的摊子。而合肥大学生城管上路3个多月,似乎也很难就此认为他们将来一定比那些老队员温和。很难想象,在城管局对于城市管理整体定位没有任何调整的前提下,这些高学历队员能自出机杼别出心裁。排斥商贩、片面追求形象的思路不改观,考核指标层层分解的管理不松动,即便是“心平气和”的大学生城管也一样无能为力,因为总有绕不过去的矛盾。
正如《中国青年报》报道中所提到的,城市发展需要整齐划一的市容,弱势群体的生存更需要一定空间,这样的矛盾不仅仅是提高执法水平就能解决的。这些年来,一些城市的城管部门也屡屡祭出执法怪招,比如武汉城管的怒目冷对、北京城管的操作实务等等,这些所谓的方法创新均因过于搞笑而饱受诟病,因为没有真正的制度创新作为支撑。
尽管城管队员日常接触的都是市井小民、汤汤水水,但这里折射的,其实是城市管理者对于人与城市关系的深刻认识。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水平。至于说上街执勤的是没文化的城管队员还是大学生城管,这中间的差异不会太明显。
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地方政府为什么不愿意进行城市管理的制度创新呢?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路径依赖”,小的改动更容易操作,引起的震荡也不会大,也能一下子见到所谓效果。另一方面,则与当下城市发展理论的滞后有密切关联。时下很多城市管理者,即便周游列国也无暇或不愿深入到城市深处探寻城市脉络;也缺乏以人为本,而只是以暴发户心态把城市弄得堂皇庄严。此种心态传导到城管层面,踹摊子、抢车子泛滥、粗暴执法也就毫不奇怪了。
可见,如果中国的城市发展思路不做调整,如果城市不能让生活其间的人有一个宜居环境,即便是城管队员全部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也不过是制造一些瞬间的新闻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