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有网友爆料,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示的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加分考生名单中,台州一中有4个考生获得20分加分,他们的家长都是当地的官员。4人获得加分理由是,曾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过奖。该网友说,他是台州一中的高考生家长,经常上省教育阳光高考网站,以掌握最新信息,免得儿子吃亏(6月16日《都市快报》)。
高考是社会公平的体现,这个公平性原则需要每个人维护,事关每个人的利益。根据报道所反映的信息的确有一些反常,比如加分的考生都来自官员家庭,比赛的主办方是科协,而有一位同学的家长就是区科技局的局长;但另一方面,教师们也在解释,并未只允许官员的子女参加科技创新大赛,那些获奖的学生是凭着自己的实力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整个过程没有指导老师的代劳。如果,指导老师说的都是实话,则网友对考生加分的质疑似乎就是一种敏感反应:事情可能只是一个巧合,今年加分的考生恰好都来自官员家庭,这只是一个概率问题,整个比赛的过程,加分的过程都是规范的。
但即使如此,也应该看到,这种敏感不仅存在于个别自称考生家长的网友身上,在新闻的网络跟帖中,绝大多数网友也对此表示了质疑,这种整体性的质疑可以归结为网络舆论的情绪化,但是至少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高考加分是一个敏感的事情。只要回顾之前出现的关于高考加分的新闻,几乎每一个新闻都会引起网友的强烈关注。按照舆论学的观点,原因只能是高考加分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敏感的事情,这种敏感性一旦与新的新闻事件相结合,一定会在舆论领域引起公众的关注,成为舆论的焦点。
高考加分为何会成为一件敏感的事情?原因当然与高考加分的重要性有关。虽然,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发展的多元,高考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高考依然是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高考依然是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因此高考会成为全民关注的中心,能够改变高考分数与个人命运的加分政策自然会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同时,高考加分又不像考场考试那样直观,很多加分可能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人为操作的可能,这种作假的可能性与加分的重要性结合时,也就造成了人们对于加分政策的敏感。
只要高考性质不变,高考加分重要性就不会降低,人们对于高考加分的关注度也不可能降低。此时,只能从提高加分政策公信力的角度考虑,如何让人们对高考加分放心。首先,应该保证加分的合理,这里所谓合理包括加分项目的合理,加分不能只为部分人度身定做,也包括考核过程的合理,不能出现可以人为操纵的可能。其次,应该保证加分的公开,什么人因为什么原因加分都应该公示,而在公示后任何的疑点哪怕是一种猜测也应该以详细的信息来回应。最后,应该保证加分的严肃,选择那些权威的部门和机构作为加分主体,而一旦产生问题,应该对所有的弄虚作假者作出相应的严厉处罚。只有当加分政策的公信力提高时,人们对加分的敏感才会随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