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6月18日在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说:建设国际旅游岛,最根本的目的是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否则,盖再多的五星、六星级酒店也没有用。要尽可能早、尽可能好、尽可能多地解决民生问题,不能一味追求漂亮数字。(6月21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政绩话题时常被社会舆论以及学界关注和热议。早在卫留成发表此言论之前,汪洋也说过:“有些GDP数字好看但浪费了大量财富,比如说,拆桥、建桥都是GDP,但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领导干部之所以热衷于“漂亮数字”,根本上说是为了出“彩”。
我们拜读过很多“前后矛盾”的报道。某地遭遇百年不遇旱灾或者水灾,造成多少万亩庄稼绝收或者减产。但数月后,媒体又曰“粮食丰产,再创历史新高”;有的地方政府一说社会保障,往往满足于覆盖面达到“90%”、“100%”,可是这些“政绩数据”之下,却掩盖了保障水平低的现实,实际上很多地方农村低保标准少得可怜,一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也不多。因“GDP出政绩”,一些地方政府在统计GDP时就奉行双重标准:“摆政绩时是一个数字,要补助时又是一个数字”。因此,光鲜的数字,实际是官本位意识在作祟。
毋庸置疑,卫留成和汪洋都撕开了某些虚高数据华而不实的面纱。但是,要想让地方官员不追求“漂亮数字”,就必须痛下决心改革、修正政绩评价体系,引入多维绩效评价机制,让官员绩效评估主体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增加民众对官员绩效考核评价的话语权。换言之,干部的政绩群众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和评判权。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通过6年的奋斗,干出了让群众满意、利小岗发展的业绩,但如果要盘点和统计沈浩在这6年间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却是件难事。然而这就是沈浩的政绩。因此,摒弃光鲜的数字,不仅仅是领导干部一方面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
古人云,“邑有流亡愧俸钱”。笔者认为, “政绩”和“民生”并不是仇人,只要官员能认识到什么是科学的政绩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不急功近利,“要尽可能早、尽可能好、尽可能多地解决民生问题,不一味追求漂亮数字”,就能把“政绩”和“民生”有机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