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时评   
时评
每日时评:大学图书馆对公众开放需谨慎
http://www.jiangsugwy.org/       2012-03-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体: 】              

  据《法制晚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上自习需要提前占座一事尚未平息,近日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34所加盟高校图书馆决定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一新闻再次挑动了首都高校学生敏感的神经,一名人大学生抱怨道:“现在要提前一天占座,如果校外的人来了,恐怕提前3天都占不到座了。”


  大学图书馆确实属于公共资源,对社会开放能满足公众的读书需求,但需要谨慎地开放。《中国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年末,我国共有2884家公共图书馆,以13亿人口计算,平均每45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而在拥有近1700万常住人口的北京,公共图书馆只有25家,平均约68万人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不同于其他省市,北京市高学历、高知识人群密集,对图书馆的需求就远大于其他省市,这加剧了供求矛盾。


  考虑到北京市高校众多的实际,对公众开放高校图书馆似乎成为解决上述矛盾的最佳方案。但这一方案的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


  大学负有教育社会、启迪民智的责任,但其履行职责的方式应该主要是通过生产和提供学术思想,而不是直接开放专属于学校的学术研究资源。大学是教育研究机构,大学图书馆中的书籍、期刊、数据库等资源应该首先供大学师生教学、研究之用。


  国外的大学图书馆也会向公众开放,作为对公共图书馆的补充而存在。据我所知,美国许多社区大学的图书馆在满足本校学生的需求之余,也对附近社区的民众开放,一些研究型大学也有对公众开放图书馆的相关规定。但是,美国每1.3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每1万人左右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德国每6600人一家,芬兰5000人,挪威4000人,瑞士3000人……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是在公共图书馆数量已能基本满足大部分读者需求的情形下而进行的。因此,国外大学图书馆也鲜有校外人士涉足,它主要还是服务于学校的科学研究。


  然而,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室的缺乏,造成了公众对图书等文化产品的需求与图书馆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是增加公共资源,而不是简单地将高校资源变为公共资源。


  公众对于图书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时政报刊、大众文化读物,而大学图书馆自身的定位主要在于服务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其藏书主要为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等。因此,对社会开放大学图书馆并不能立即满足一般公众对于时政报刊、大众文化读物的需求。即使有选择地向公众开放大学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等,它给大学的管理带来的负担也可想而知。在大学教学资源已十分紧张的情形下,简单地迎合舆论要求,反而会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大学图书馆本该发挥的作用。


  大学图书馆应当在国内公共图书馆足够多、能满足公众基本需求时再对公众开放。如此一来,在公众对图书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需要得到更专业的图书和其他学术资料时,才会找到大学图书馆。如此,方能对大学图书馆进行更好的利用。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