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长期以来,这句名言一直是激励我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强大力量。由此想到,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我国改革发展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不仅应当铭记这句名言,而且可以对它做一点补充,即人是要有一点思想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提出于1956年11月。当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百废初兴,头绪繁多,国民经济虽然得到恢复和一定发展,但各方面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条件仍然比较艰苦。同时,诞生不久的人民共和国面对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意在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发扬战争年代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建设好社会主义新中国。
50多年后,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所处的方位、面对的环境都与当时大不相同了。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精神仍然不能丢,“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仍然不能忘。
同时需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是越发展越复杂”,“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随着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特别是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空前丰富,信息传播明显加速,信息获取极其便捷,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在众声喧哗中保持清醒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思想的力量和作用更加重要。一个人只有有思想,能够科学判断、辩证思考,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把握形势、处理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发展、保持和谐稳定。
应当说,面对海量信息,有的人习惯于跟风,对一些不良信息和错误言论不加甄别、盲目接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甚至以讹传讹、信谣传谣,结果是既干扰社会正常秩序,又影响个人工作生活。特别是在面对矛盾和问题时,惯于宣泄,或者夸大事实、悲观失望,或者以偏概全、本末倒置,或者一味指责、不负责任,结果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事实证明,面对海量信息,唯有科学判断、辩证思考,“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保持清醒头脑;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唯有科学判断、辩证思考,努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归结起来,人是要有一点思想的。
正确的思想从何而来?来自实践,也来自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最有力的科学思想武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尤其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我们就能在纷繁复杂的客观形势和社会现象中理清头绪、认清方向、廓清思路,进而科学应对各种矛盾与问题,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