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现下,在许多城市里考驾照再普通不过了,一些招聘单位甚至将驾照类比毕业证等作为求职必备材料之一。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驾照或许还会添加一个新的功能——“器官捐献卡”。
据《法制晚报》4月25日报道,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有望年内实现申领驾照时进行器官捐献意愿登记。届时,居民在申领驾照时将对万一遇到车祸等意外情况死亡后,是否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以及捐献何种器官作出选择。
二、深入分析
考驾照与捐献器官结合,怎么都有点儿“不搭”,驾驶者原本对“死亡”“车祸”一类的字眼就比较忌讳,而今却在申领的第一步就遭遇“血腥”,叫人心理上难以接受。
此举使人们将视线集中到一个对大多数人而言有些陌生的领域——器官捐献。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器官移植大国,但由于没有建立规范完善的人体器官捐献、分配和管理体系,导致器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据卫生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每年仅1万人能够接受移植手术,器官缺乏是主要原因。因此,虽然官方性质的捐献尚属起步阶段,民间所谓的“黑市器官交易”却异常“兴旺”。有专家认为,与器官严重短缺同时并存的,是意外事故死亡者因缺乏科学的器官捐献体系造成的器官资源大量浪费。
因此,进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公众对此的反应,绝大多数是质疑和不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认为此举完全不符合中国的文化习俗,心理上难以接受;担心所谓的自愿原则最终变成“被自愿”,与驾照挂钩;批评卫生部懒政,认为有很多方式可以进行器官捐献的登记,为何一定要跟申请驾照结合,难道是为了限制考驾照的另类治堵方案?
其实此举在国外很平常,不单纯是办驾照,在不少国家,应征入伍、加入公务员队伍时,都有一个类似的咨询环节,假如同意,立马签协议。只是须知,国外器官捐献的整体环境与我们大相径庭,在我们国家,民众对死亡的忌讳,对身体保全的重视(所谓“死也要全尸”)等,使得文化心理上对此一时间还较难接受。而相应捐献体系的不完善甚至缺失,也使具体操作存在困难。同时,当前社会医疗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诸如看病难等,也是许多人不愿捐献器官的重要原因。
器官捐献是难事,需要卫生行政部门、中国红十字总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协作,共同推进,因此有人认为卫生部此举有投机取巧的嫌疑,调侃捐献器官也搭上了便车。与交通部的“挂钩”虽然符合世界潮流,却有些“超越国情”,条件不具备,就霸王硬上弓照搬国外,而且从今年年底就开始实行,很难相信能有多少成效。
当然,换个角度,如果本意是为了给驾驶者敲响警钟,让他们开车时,脑海里时常能浮现出发生意外时器官被捐献的场景,制造点儿威慑效应,恐怕交通事故真会越来越少,如此卫生部算是帮了交通部的大忙。
随着质疑的增多,相信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或许还会出来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我们希望中国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越来越健全和规范,中国公民的自愿捐献意识也能逐步提高,但这一定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