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申论范文:新闻打假背后的思考
http://www.jiangsugwy.org/ 2013-09-10 来源: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背景材料】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几家媒体发布的三起虚假不实新闻做出通报批评,相关责任人被处理,几家媒体已开展内部整顿。这几条虚假新闻分别是:“气功大师王林”、“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天然气将大幅涨价”、“流浪汉因拆迁变富翁”。
多年来,新闻打假可谓屡立战功,使不少“假李逵”原形毕露。新闻打假已成为打假重要渠道,造假者唯恐避之不及,却令公众大快人心。且公众从新闻中得知相关造假信息,亦可予以识别、防范。新闻打假尽到了一份社会责任,自然颇受人们好评。
可新闻媒体一边积极打别人造假,一边也时而弄出些假新闻来。昨天人们还在阅读某条“改善民生”、“治理污染”、“引进人才”新规的新闻报道,今天却又看到有关方面出来澄清这是一条不实报道。这就不免让人感到几许遗憾。
【深度剖析】
大凡媒体,捷足先登,在第一时间抢到有价值的新闻,顺理成章。大凡受众,求新猎奇,对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闻,自然垂青。有鉴于此,新闻媒体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奇作为追求目标亦不为过。但不管捷足先登,还是人无我有,都必须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否则,遣词造句再优美、情节描述再动人,场景刻画再美妙,也不过是罔顾事实、主观臆断、指鹿为马、闭门造车的假新闻。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假新闻通常很惹眼,颇能赢得广泛关注。正因为如此,它的社会破坏性也就很大。“无冕之王”造假,会使新闻媒体应有的公共、公正性蒙受损害;一些看上去没有恶意、甚至充满善意的假新闻,虽然让人耳目一新,却因为找不到事实根据,时间一长,或为权威所证伪,或自动真相大白,只能使新闻媒体社会公信力遭到破坏;有的假新闻因掩盖事实真相,会扰乱民心、误导民意,甚至引发矛盾、制造混乱。
个别新闻媒体,所以胡编乱造假新闻,或对新闻来源不加核实就刊登,动因在于通过制造轰动效应,捞取不当经济效益,唯独不讲职业道德,丧失责任感,把社会效益放到了一旁。但假新闻害人也害己,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君不见,造假新闻的媒体与个人,其声名狼藉,已有先例,且并不鲜见。
让假新闻不再害人害己,当杜绝假新闻问世。那么,如何才能达此目标,新闻媒体与新闻工作者应该“吾日三省吾身”,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看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绝不“为赋新诗强说愁”,做到是为是、非为非,不为追求眼球效应、赚取高收视率、收听率、订阅率而编造假新闻。对那些未经核实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猎奇新闻,坚决封杀,决不让其堂而皇之地登上银屏、版面。新闻媒体不光要当好钟馗,痛打“李鬼”,戳穿“假猴王”真面目,也应主动狠打自家造假之举,一旦发现记者编造或提供假新闻,不管什么动机和原因,都不网开一面,一律从严惩处。同时加强对新闻记者的教育引导,使之明白,既然选择了新闻事业,就不能不讲新闻事业的“道之所在”——既不让新闻“人老珠黄”,更不让新闻弄虚作假。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