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有两次“立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第二春”、“二度春”,可想而知这样的婚姻不稳定,所以网络上有“今年不能结婚或者今年的爱情不会长久”等传闻。但是,大多数年轻人认为,登记结婚是件水到渠成的事,不会因为赶日子仓促提前或延迟。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者认为2009年不适宜结婚
B.大多数年轻人认为2009年是结婚的好年头
C.2009年结婚会使婚姻不稳定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D.大多数年轻人不会因为2009年有两次“立春”而改变自己的结婚计划
2.买房也好,别的什么消费也好,与爱国之间的关系,我看就是一尺布与伟大部署之间的关系。用来用去,你就不知道上餐馆的时候到底是在吃饭还是在实践战略部署。生活还是真实一点好,还是真切一点好。放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真把自己吃饭说成“实践战略部署”,别人会怀疑他脑子有问题的。同样,“消费”这个中性的动词,也承担不起“爱国”的内涵。
这段文字讨论的主题是( )。
A.消费和爱国之间的关系B.买房与爱国之间的关系
C.实践战略部署的含义D.对消费爱国论的评价
3.人们经常听到“信息”和“控制”这两个字眼,但往往说不清它们的确切含义。实际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和“控制”中。早晨起来洗脸,先往盆里放一点热水,用手试试是冷还是热,冷或热就是信息,再往盆里加人冷水或是热水,使水温达到合适温度为止,这就是控制。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
A.人们往往说不清楚“信息″和“控制”的确切含义
B.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有“信息”和“控制”
C.水的冷热就是信息,使水温达到合适温度就是控制
D.“信息”和“控制”的确切含义
4.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
文段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可能是( )。
A.司马迁塑像的形成过程B.司马迁和李陵的交情
C.司马迁遭遇“李陵之祸”的必然性D.汉武帝对司马迁的迫害
5.多么令人震惊的辽阔与博大啊!从任何一个角度接近这座城市,你都会感叹东北大平原的坦荡襟怀与豪迈的气概。一马平川,洋洋荡荡,横无际涯。对于那些渴望伸展的都市而言,沈阳着实宽阔得过于奢侈了!
这里“奢侈”的含义是( )。
A.铺张浪费
B.花太多的钱太多的精力
C.精神上的某种向往
D.与其他城市比,沈阳有一份难得的舒展和宽阔
参考答案解析
1.D【解析】这是一道细节推断题。A项错误,文段中作者只是引用网络上的说法,并没有对此表态。B项错误.无从推出。C项错误,文段没有对这种说法做出评价。D项正确,是最后一句“大多数年轻人认为,登记结婚是件水到渠成的事,不会因为赶日子仓促提前或延迟”的同义替换:
2.D【解析】本题要求寻找主题。A项不准确.本段不是主要来讨论消费和爱国之间的关系的,而是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讨论,来驳斥消费爱国论的。B项片面,买房是消费的一种表现。C项错误,本段引用“实践战略部署”是为了证实消费爱国论的荒谬。只有D项正确,本段主要是对消费爱国论的讨论。
3.B【解析】这是一道主旨题。文段首句用“但”转折词首先提出问题,然后用“实际上”这样的弱转折词提出作者的观点,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和‘控制’中”,这句话的同义替换是B项。A项是提出问题部分的内容,C项是举例的内容,D项无从得出。
4.C【解析】这是一道引言型的题目,最主要看文段最后一句的内容。文段最后提出“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有某种必然性,接下来就要对这种观点进行论证。因此,C项正确。
5.D【解析】这是一道词语理解题。A、B都是字面意思,C项语义含糊,D项表达最为准确,是与那些“渴望伸展”的都市比较,沈阳的宽阔是“奢侈”的。因此,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