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但就其拉丁词对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翼和追求的美“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观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观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如果把价值观归结为利益,又【 】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 】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为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1.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
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2.下列对“与完满和中级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的阐释不正确的是( )。
A.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正确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
B.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C.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D.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
3.填入【 】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为( )。
A.进而 并且 B.进而 而且
C.同时 而且 D.同时 并且
4.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价值观的界说,存在一个由错误到正确的认知过程
B.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观的解说,把经济学意义倒置为第一位
C.人们应舍弃一切功利性的东西,只注重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和精神境界
D.追求“名利”就是把“价值”功利化、工具化
5.对文章末段划横线的“异化”理解正确的是( )。
A.把“名利”作为纯然的身外之物作为人的价值尺度
B.整个社会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和维护
C.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
D.把“价值”作为功利性、工具化的理解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sgwy.com.cn)参考答案解析
1.C。【解析】作者对“价值”概念的理解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故A项错误。B项“效用”与“利益”指的是经济学方面的“价值”,不是作者所认为的“价值”。D选项“仅仅”说法过于绝对,除此还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2.D。【解析】第三段的关联词“所以……不仅”,“所以”引导的句子是对划线句子的归纳与总结,“不仅”引导的句子即是对“这个价值观”的阐释,因此A、B、C三项正确。D项不正确,当选。
3.A。【解析】由“如果把价值观归结为利益,又【 】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可知,前后两句话之间是递进的关系,而“同时”表示并列,排除C、D。第二空前的“功利的”与空后的“价值的”之间并不存在递进或转折关系,而是表并列。因此本题选A。
4.B。【解析】第三段首句“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观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承接第二段的末句,暗含了B项的意思。因此B项正确,当选。A项在原文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意思相悖,排除。D项理解过于片面,排除,因此本题选B。
5.B。【解析】此题运用就近原则。由末段的倒数第二句话可知,对“异化”理解正确的是B。A项是对“‘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的错误理解,排除。C项只表达B项涵义的一个方面,排除。由末段可知,防止社会“异化”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为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而非“异化”是把“价值”作为功利性、工具化的理解。因此本题选B。